新动向,新机遇

最新发展动态、最热行业资讯,与主题云一起见证云时代精彩瞬间

数据中心靠什么活在一线城市?

浏览量(5965) 时间:2020-08-18

中国的IDC市场,萌芽状态要追溯到2010年以前,但是从2012年开始,就提早进入了蛮荒时代。当时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出于电力和土地资源的考虑,相继将战线转移到中小城市。但是似乎在客户的问题上没有太多考虑,导致后来很少有客户愿意为这些远在漠北苦寒之地的IDC买单。不过也有一些聪明的厂商为包头,呼和浩特等地方政府发展政务云建设数据中心,如此倒是赚了个名利双收。

建设数据中心花在水电费和地租上的钱,真心只是毛毛雨,关键还是客户需求。随着2011年4G开始普及,移动互联网的大潮风起云涌,催生了中国一个全新的创业时代,很多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借着这股大潮一跃而起,全球互联网行业市值前十的公司,也开始有了中国的身影。正所谓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”,由于互联网公司大多集中在一线城市,这里的IDC业务也由此迎来了爆发。再加上运营商的撤离,第三方IDC趁势崛起。到了2014年之后,虽然遭到了云计算的阻击,但IDC的需求依旧旺盛。至于运营商,则从台前转移到了幕后,从自建数据中心,转向以提供网络带宽为主,和第三方IDC合作牟利的途径上。

一线城市IDC进入资源火并时代

互联网服务,归根到底拼的还是网络结构,可靠等级,延迟各方面。如果某个电商网站隔三差五闹宕机,隐私泄露之类的丑闻,那绝对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的。所以,和三四线城市建设IDC节省出来的那几个电钱相比,只要在保证不出事的前提下,还是多花钱在一线城市买服务更靠谱。最不济也得是大城市周边......比如上海,需求最远溢出到南京,还有南通。再比如北京,IDC大都在亦庄,房山或者是酒仙桥。最远也没超过廊坊,怀来。由此,未来甚至还会出现一个环一线城市的IDC产业带。



不过,原本看似春光一片的IDC市场,却由于能耗的拦路虎而变得危机重重。由于IDC产业的特殊性,在属地建设的机房,除了用水用电占土地,却不一定会给当地政府纳税。巨大的能耗让地方政府不堪重负,看不见回头钱的情况更是让人抓狂!于是严控措施纷纷出台,北京1.4,上海1.3......甚至存量机房不达标的还可能面临外迁的风险。既然上游水源被节流, 那大家就只能拼命抢夺水池里剩下的这点东西了。说什么增值服务,回报率,全是瞎扯,关键还是看资源!北京的互联网公司那么多,对IDC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。但是机房却不能再多建。广州前些年数据中心倒是无序狂建,现在有点供大于求了,甚至据说出现了IDC空置的现象。但是与之毗邻的深圳,则是另一番景象。原因就是审批太严......两相比较之下,资源的价值可见一斑。换句话说,在严控的前提下,土地,能效,电力批文...谁拿得多谁厉害!如果有本事,您在北京拿到一块地,再引上战备电,完全就可以在行业里横着走路了。

深度定制数据中心真的省钱?

说完了行业现状,再来看看用户需求。数据中心发展到现在这阶段,很多通版的服务已经很难满足一些挑剔的用户。除了租赁,财大气粗的互联网企业开始选择自建的方式。这种数据中心倒是在某种程度上给三四线城市带来了商机,但也仅限于一些国家级的产业园或者重点发展地区,比如张北,贵安等等。因为定制化的数据中心和租赁的相比,除了能够满足客户独特的需求之外,从成本的角度来说,其实并不见得完全占优势。比如场地是否符合需求,需要测绘。还有定制机房需要下单,也不是买了就能用。

另外,深度定制过于标新立异,在未来也会产生一些问题。首先是这些数据中心一般都是巨头才能玩的起,规模太大,很难按照标准化改造。就好比当年某巨头在新加坡的数据中心,就是标准的深度定制。但随着该巨头的没落,这个数据中心曾经闲置了很久,由于不符合其他巨头的口味,没人愿意要,至于IDC公司虽然最后接盘,但其实也是非常咬牙。这就好比当年从乌克兰买回来的航空母舰,如果不是中国这样体量对等的国家,估计最后就只能拆解卖废钢铁了。即便如此,大连造船厂也是花了10年时间才让其浴火重生。

除了深度定制,还有一个名词叫做深度兼容,目前好像是亚马逊和微软做的比较不错。机架可以兼容不同新加坡服务器的插头。当然,这个在国内眼下还用不着,高压直流笔者只知道百度的定制化数据中心有,其余主要还是交流......
最新文章